集合生长——万科•崇文实验学校 | 都易筑作

发布时间:2019-11-19 来源:都易国际 浏览次数:1511

从自然和天性出发,都易设计为这个集幼儿园和小学为一体的全新校园空间,带来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学习空间氛围。
德国教育学专家马克.杜德克在《学校与幼儿园建筑设计手册》中认为在正统教育中,与教育价值有关的孩子们的活动都过于单纯化,这种正统教育正迫使儿童文化的丰富性逐渐减弱。在幼儿教育中,知识并不是以一种单纯的线性方式发展的,而是以一种复杂的、内部之间相互影响的极其丰富的网状结构的方式来发展的。因此,愈是复杂和丰富的学习环境,我们愈能更好地认识和获取知识。
崇文溯源:向古代先贤致敬
古书记载:在苏堤跨虹桥畔,画角声声吹响。隐蔽在花洲鹭渚、柳荫芦丛里的小船纷纷回航,汇集到曲院风荷烟水矶旁。几案旁师生凝神,共赏文章,这就是杭州四十二景中的一景——崇文舫课。康熙皇帝南巡时也亲临这个书院,并题写了“正学阐教”和“崇文”两块匾额。

在全新的崇文学校设计中,都易设计团队试图还原崇文书院这种崇尚自然, 追求自由开放的教学风气,以二十一世纪的学习形式向古代先贤致敬。
设计意图:自然环抱之中的开放校园
新校区包含36班小学和12班幼儿园的教学规模,建筑群的布局顺应长条形基地,按纵向分为三大功能区,从南到北依次为小学部、幼儿部和生活宿舍区操场在东北侧。建筑集群以综合体的形式把各项教学空间及辅助功能统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约高效的教育空间。
这一教育空间摒弃了传统的行列式布局,利用教育建筑特有的间距控制围合出多个巨大内院,建立起建筑与庭院的嵌套关系,让内外的绿化互相渗透交融,形成一种更为静谧内省的空间氛围.内院并不完全封闭,建筑底层的局部架空,使地面解放出来成为学生活动场地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内外空间的共通。

在垂直方向上,内院的下沉设计,使得地下空间具备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我们把很多使用率不是最高,但又有很大体量的教育功能移至地下,大大缓解了建筑容积限制和学校需求功能完备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

教育空间的自由和开放性充分体现在中轴的设计上,在15米面宽,88米长度的巨大尺度上,从地下直贯屋顶的五层空间里, 校园室内公共活动空间被重新定义. 三种基本楼梯原型组合为几组橘红色的楼梯群,它们悬挑于中庭之内,互相之间通过分布于不同层的放大活动平台链接,

这些空间并没有被明确为某一固定功能,而是可以根据孩子们自发的行为化身为画廊,剧场,图书馆,制作间,游戏屋等等. 中庭的玻璃顶使阳光渲泄而下,映照在橙色楼梯栏板上,晕染出一片温暖,这一空间充分展现了教育空间需要的适度复杂和空间氛围的愉悦,成为本次设计的最大亮点。
课外空间:比教室更重要的空间
崇文实验学校的课间活动场所设计迥异于传统的学校:在传统校园,学生下课之后在走廊上聚集,走廊仅作为管道,学生像流动的水;而都易的设计则是把这些空间设计为自由港湾,它们就像海绵一样具有更强大的吸纳能力。

港湾作为学生课间最方便使用的休息空间,被分散但同时很均匀地安插在教室与教室之间,在面积的总量上接近教室总面积,这意味着崇文的学生获得了将近两倍于传统布局学校的学习空间.而且这些空间位于走廊一侧,是一种典型的袋型空间,这种空间具有的安静特质使得港湾既可以成为学生玩耍的热闹场所,也可以学生学习的安静空间.港湾传承崇文学校的三原配色,每一个都有一个主题色和主题形状,它们贯通了综合体外部和内院,可以感受到阳光,微风和绿叶。
幼儿空间的多线设计
传统的直上直下的楼梯在幼儿教育空间里基本上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在幼儿部,基于幼儿醉心于玩耍的天性 ,我们设计了一条3米宽的大坡道,从二层开始直达屋顶,这一条坡道使幼儿的玩耍行为不因爬升楼层而被打断.在这一条大坡道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更多的通道设计,比如小朋友可以从四楼的大树里“爬”到三楼,再从三楼的管道里“咻”一下滑到一楼的“恐龙庭院”……这些贴合幼儿天性的设计将会激发出幼儿在身体和认知上的更大发展.

优秀的幼儿园设计,会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去玩,进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专注力、阅读能力、运动能力、探索精神。
越野跑道和农场
在绿化和景观的设计上,我们并没有采用惯常的设计,而是开辟了一条一公里长的越野跑道,从南入口广场开始,沿途设置了各种象征地貌,有原始森林,沼泽,绿坡,运动场,小沙漠,微型瀑布, 灌木,巨型台阶等等,。这一跑道穿越整个校园,同时结合下沉庭院,在高度上也有戏剧性变化,对学生的体力与认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我们又把综合楼的巨大屋顶整个开辟成了农场,利用专门设计的雨水和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学生通过亲自劳作,可以切身体会到播种灌溉和收割这一完整的农业操作链条,这是超越书本之上的本真生活,将会给学生带来更积极的现实意义。